Saturday, February 25, 2012

Waiting for Superman

剛剛看完一部記錄片, Waiting for Superman

講的是美國的教育制度問題。其中一位受訪者是DC 之前非常受到爭議的教育局長, Michelle Rhee。我是個膽小的人, 從來不敢真的做什麼挑戰體制、維護正義的事, 所以我總是對那些勇敢採取行動的人充滿佩服。每次報紙上出現Michell Rhee的新聞, 從一開始關學校、解聘校長、到建議更改教師終身職的制度, 我總是心裡一驚”她怎麼敢?“ ; 但, 接著的, 就是心裡由衷的佩服。


片中, 有一個小小的片段, 讓我猛然大笑。 它提到美國小朋友的數學測驗成績是世界二十幾名, 可是覺得自己數學很好的自信心卻是世界第一名。這種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自信, 終於在這幾年慢慢被美國教育界發現是個大問題。

身為一個母親, 我沒有甚麼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操。 美國的教育問題, 不是一支兩個小時的記錄片就可以簡單道盡的。整個社會的貧富懸殊, 教育制度的千瘡百孔, 也不會是幾個人或幾個機構開的處方簽就可行的。看到影片的最後, 讓我掉淚的是, 那些想上學的孩子, 因位學區學校的惡劣品質 (貧窮、犯罪、國中生只有小學三年級的閱讀能力), 父母只能想辦法讓他們去上公辦民營的學校, 可是憎多粥少, 40個名額, 幾百個孩子想要進入, 只好靠著公開抽籤的方式決定學生。看那幾個孩子, 在不同地區卻同樣人山人海的體育館裡, 一隻手握著號碼牌, 一隻手禱告著, 屏氣凝神聽著一個名額一個名額逐漸消失。那一次又一次失望, 到最後絕望的表情, 讓我一度忘記這個紀錄片是在描述美國教育。接受教育不是美國納稅人基本的權力?為什麼這些想要脫離貧窮、擺脫宿命的孩子們, 想要接受有品質的教育得仰賴幸運之神的眷顧?

片尾的最後一幕是其中一個小男孩接到通知, 從候補第五位順利遞補成為正式學生, 和他相依為命的奶奶帶他去註冊, 他把爸爸和自己的合照貼在宿舍的床邊, 靜靜地看著。 像是終於找到生命的希望, 終於找到可以把自己和家人帶往不同命運的道路。

哎, 太沈重的夜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