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9, 2009

補丁

我對家政課一直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不特別期待或喜歡, 但也不致於討厭或逃避。但我必須誠實地招認, 只要是需要踩裁縫車的作品, 都是我媽的作品。其實也不多, 就是國中和高中兩件圍裙罷了。至於打毛線, 十字繡, 作拼布, 在那個一天到晚考試的年代¸ 我只當它們是功課的一部分¸ 從來不曾樂在其中。對成品的喜好, 完全取決於家政老師分數給的高低。

第一次打毛線是國中一年級的時候。 用的是鉤針¸ 作品是一隻企鵝。我還記得¸ 外婆看到我打到一半的作品, 笑著說, 打毛線就是要”沒大沒小”, 每一針的力道、縫隙要一樣, 這樣作品才會工整” 。她示範地鉤了兩層企鵝的肚子, 我那原本歪斜的企鵝肚子, 瞬時疊上兩圈像是機器織過的毛線。看著我既驚訝又崇拜的眼神, 外婆話夾一開, 就是一長串日據時代她所受的家政教育是如何的嚴厲以及一絲不苟。

後來, 上了高中¸ 學會用棒針。最大的作品, 是一件咖啡色的背心。本來說是要打給媽媽的, 可是打到最後, 發現只有自己可以塞得進去。背心的樣式非常簡單, V字領, 兩邊各一股麻花。除了記得打麻花時需要多用一根棒針, 我已經完全不記得麻花是如何的扭出來的。那時候, 家政老師沒有教我們怎麼看那些打毛線的書, 所有的技巧都是看老師示範, 記在腦子裡, 一針一針打出來的。我記得最困難的工作是收邊,尤其是領口和袖口, 稍不注意力道, 整個領口或袖口就全揪在一起。好像, 最後將前後兩片成品縫/打在一起的工作, 我有小小作弊地請外婆幫我一點忙。後來, 那件背心, 還在家長參觀日被拿出來在會議室展覽。

後來, 又學了作拼布和十字繡, 我記得其中一個成品是個三個口袋的信插。圖樣是什麼已經忘記了, 只記得用了各式各樣的針線逢法在圖樣的裝飾上。一直到幾個星期前, 小熊妹妹幫大頭補了一件褲子, 看到她繡的可愛補丁, 讓我一下想起了那些溫暖的記憶。

前幾天, 大頭的另兩件褲子也破了。(我強烈懷疑, 這小孩是不是在學校當灰姑娘, 每天跪地擦地板, 不然, 為什麼褲子一件件都在膝蓋頭開花。) 趁著除夕的相聚, 向小熊妹妹請教了那些早就遺忘的補丁針線技術, 回家花了幾個小時, 一針一線把兩條褲子也補好了。

因為是要傳給阿貝穿的, 小熊阿姨繡了個”貝” 。酷吧!!






補完的第二天, 大頭興高采烈地穿著去上學, 下午我去接他的時候, 補丁已經快被磨壞, 另一邊的膝蓋也破了。



這是我縫的第二件補丁褲子。大頭非常喜歡這些補丁, 如果發現有人盯著他的補丁看, 他就會 -- 像是告訴別人一個大秘密似地 -- 興奮地說, “There is a

BIG hole underneath the fish.”







4 comments:

Chaowen said...

那我來出個cuso的作業給小熊老師:

阿貝的兩膝,一個繡 R ,一個繡 貝
大頭的兩膝,一個繡 大 ,一個繡 一個圈,裡面兩個點,上面0三根頭髮

小朋友喜歡補丁最好了,這樣就可以少出很多買新衣的錢,我和G的牛仔褲,屁股那裡也有很多引人暇想的補丁 :)

Little Tree said...

蚊子先生, 你的作業真的只能找小熊師父作了...

Chaowen said...

勸敗勸敗

按我

Anonymous said...

為什麼我的衣服也破了, 小熊都沒幫我縫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