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 國中時的升學壓力曾經是一個揮不去的夢靨, 但我也因此得以順理成章地向鋼琴揮手說再見。這一別, 就是六年。
六年後, 我在師院與它再見, 竞有種老友久別重逢的喜悅。甚至, 帶點想多了解、認識它的情感。從那時候開始, 關於彈琴的記憶都是明亮且快樂的。
師院四年, 很多男生痛恨鍵盤樂, 一本拜爾, 彈了四年, 要他們彈個琶音, 拇指和其他的手指就開始大打出手, 那動作說有多彆扭就有多彆扭。可是, 我也知道, 隔壁班有個男生, 從此愛上彈琴, 課外時間還到校外找老師學琴, 四年下來, 畢業前已經可以到鋼琴酒吧彈琴賺外快。那種毅力很是讓我佩服。大概就是受到這類同學的激勵, 覺得老是躲在拜爾後面瞎混, 實在丟臉。我們那些以前學過一點琴的人, 就像是一群國中生 (或是高中生、大學生— 如果是那種學了十幾年琴的) 躲在一群小學一年級的班裡, 老師問, 「一加一等於多少?」, 為了輕鬆度日, 我們還得煞有介事地抓抓頭皮, 扳開手指, 兩分鐘後, 假裝猶豫地說, 好像是二吧。大二的時候, 有個同學開始到外頭找老師學琴, 看著別人上進, 自己也不好在原地踏步, 也就從善如流的跟進, 開始學琴的第二春。
小時候, 好高騖遠, 非常討厭練基本功的哈農, 總嫌它枯燥又乏味, 每次練個五分鐘, 就開始想彈華麗浪漫的圓舞曲。可是, 就像所有的運動一樣, 暖身操不紮紮實實地做, 筋拉不開, 關節不夠靈活, 後面的動作再怎麼使力, 一定不容易到位。說也奇怪, 就這一轉念, 哈農練起來也就不枯燥了, 有時候一彈就是半個小時¸手指熱了身, 要跳、要轉, 輕鬆愉快, 一氣呵成。
練琴、搶琴房, 絕對是我那個年代師院生共同集體記憶的一部分。尤其是琴法抽測或是鍵盤課期末考, 每一間琴房外隨時都擺了鞋, 想要練琴, 就要勤勞的逐戶敲門, 問問後面還排了幾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琴房, 原因不一, 有人講究氣氛, 喜歡福利社二樓外頭爬滿黃金葛的琴房, 有人一定要彈YAMAHA, 也有人非Steinway不可。就因為這樣, 同樣的琴房, 經常就是那幾個人在排隊, 有時候, 碰了幾次面, 一些莫名其妙的情愫也就這樣莫名其妙的產生了。 在琴房催化下誕生的戀曲, 應該為數不少, 我想。
1999 年, 到了美國, 第一個學期沒有申請研究助理的工作, 光靠圖書館打工的薪水過活。非常幸運的, 當年在台灣唸研究所認識的一個老師, 她的哥哥和家人就住在馬里蘭。有一天, 拜訪他們的時候, 看到他們的鋼琴, 手癢難耐, 叮叮咚咚就敲起鍵盤來。從此, 我開始每週日鋼琴家教的生活。每個星期日, 除了去教鋼琴¸ 通常還順便A一頓豐盛的午餐, 吃完飯, 帶著兩節課賺到的四十塊, 採買一個星期的雜糧食物。生活簡單卻也愉快。
後來, 馬大也蓋了新的音樂大樓。我潛進去練了幾次琴, 想要重溫大學時候窩在琴房練琴的回憶, 站在琴房望外看, 同樣是藍天白雲啊, 可是, 那回憶卻怎麼也回不來。 或許, 是少了爬滿牆的黃金葛吧 , 我試著簡單地這麼想。
學琴的這些年, 如果真要問, 最喜歡哪一首曲子, 我想, ”甜蜜變奏曲” 大概會是第一個在我腦子裡叮叮咚咚響起的旋律 -- 最愛第二段的變奏, 像是, 夏夜裡窗邊, 被徐徐微風輕撫著叮呤叮呤做響的風鈴聲。[我努力地在you tube上找著甜蜜變奏曲的影片, 阿貝正開始有些睡意, 聽著一遍又一遍的甜蜜變奏曲, 他竟也就甜甜地睡著了。]
為什麼這些彈"甜蜜變奏曲"的人(包括這個小女孩), 看起來都"苦苦的"? 等我找到真正甜蜜的"甜蜜變奏曲"再把它貼上來。
Friday, May 16, 2008
彈鋼琴的二、三事 (下)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3 comments:
呼..潛水客冒上來了 :)
其實也有粉溫柔的鋼琴老師的 可惜沒遇到~
http://www.wretch.cc/blog/lioness
哇, 歡迎光臨! 第一個我不認識的客人耶. (還是你只是來裝不熟的...)
如果我有那麼好的老師, 說不定我就是郎朗或是傅聰第二了...(啪, 想太多了...)
哎呀..我是從小熊妹妹那連過來的~
所以真的是不認識出來亂的:P
喜歡妳的文字. 有種很溫柔的感覺
加油囉!
Post a Comment